谷雨时节养生注意“六防”
谷雨时节养生注意六防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,也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,有雨生百谷之意,表示雨量充足而及时,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。《群芳谱》曰:谷雨,谷得雨而生也。《通纬孝经援神契》中言:清明后十五日,斗指辰,为谷雨,三月中,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。《月令二十七候集解》亦有言:三月中,自雨水后,土膏脉动,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,自下而上也,故此得名。谷雨后,气温回升速度加快,故有清明断雪,谷雨断霜之说。此时天气较暖,各地降雨量开始明显增多,空气湿度也逐渐增大。而我们在调摄养生中不可脱离自然环境变化的轨迹,要顺应节气变化规律,做到六防,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使人体的内环境与外环境的变化相适应,保持人体各脏腑功能的正常,使精、气、神充沛,达到阴阳平衡、脏腑调和之态。防余寒谷雨节气后,寒潮天气基本结束。但是,因此时正处于由春到夏的过渡阶段,南北大风天气常交替出现,所以谷雨时节也是一年中温差较大的时期,时而炎热如夏,时而又会有强冷空气南下,故有谷雨寒死老鼠之说。这一时期早、晚的气温仍较低,因此,在起居衣着方面,仍要适当春捂,尤其早出晚归者要注意及时增减衣服,避免受寒感冒。但此时春捂要有度,一般气以不致出汗为宜。防过敏谷雨时节可谓是春暖花开、桃杏争艳、杨柳飘絮,人们的室外活动也由此增加,此时最易诱发过敏性花粉症、过敏性鼻炎、过敏性哮喘等过敏性疾病。故过敏性体质的人在这期间要特别注意防护,户外活动时要避免与过敏源接触,饮食上要注意减少高蛋白质、高热量食物的摄入,不慎过敏反应发生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。不过,防过敏的根本办法还是调理好体质。防风湿谷雨后因雨水增加,空气湿度也加大,人们容易出现春困现象,风湿顽疾也容易复发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关节部位的保暖,尤其裸露部位最易为湿邪所侵,所以穿衣要护住关节,可穿七分袖或七分裤的衣服,女性穿裙子最好配丝袜;不要久居潮湿之地,不要穿潮湿衣服,洗浴后头发体肤要擦干晾干后方可睡觉,发肤未干时勿吹风,避淋雨。天晴时多外出晒太阳,平时适当运动出汗。室内可常熏艾。也可用中药如苍术、艾叶、山奈、白芷、菖蒲、川芎、香附、肉豆蔻、藿香等自制香囊挂于床头或随身佩戴,以起到芳香化湿、祛风驱瘟的作用。养肝茶食材:山楂和桂圆各15克,红枣3个(去核)。做法:食材洗净,放入茶壶中,用开水浸泡10分钟即可。专家点评:肝为藏血之脏,肝血瘀与肝血虚都会影响人的情绪和睡眠。山楂味甘、性微温酸,入脾、胃、肝经,能消食健胃、活血化瘀。搭配补益心脾、养血安神的桂圆肉,益气养血的红枣,三物成茶,能养肝血、祛瘀滞、安神助眠,对于长期熬夜而肝血不足、眼睛干涩、口干口苦、失眠心烦的人士尤为适合。小贴士:山楂有活血化瘀作用,怀孕早期的女士请勿服用。且因味酸,胃胀者少用或勿用。防伤脾谷雨时节空气湿度大,而脾为湿土之脏,湿邪最易犯脾,易致脾失健运、脾胃不和,出现食欲不佳、呕吐、腹胀、大便不成形或黏腻不爽等症状。因此虽是暮春,饮食上仍需注意养护脾胃。在遵循少酸多甘的同时,宜多食用健脾祛湿之品,如山药、赤小豆、薏苡仁、扁豆、鲤鱼、鲫鱼等。由于谷雨节气气温升高较快,有些人迫不及待吃起冷饮来,容易损伤脾土,民间谚语有言谷雨夏未到,冷饮莫先行,固不可吃冷饮以保护脾胃。防肝亢谷雨时节自然界阳气骤升,春阳内应于肝,易引起肝阳上亢,继而诱发春日常见的鼻腔、牙龈、呼吸道、目赤眼疾等疾患,这就是所谓的春火,老百姓俗称的上火。防春火,除了避免熬夜外,饮食上要定时定量,不暴饮暴食,注意调养肝气,可食用具有滋润作用的食材,如银耳、桑葚、蜂蜜等,以滋润生津、益阴柔肝,防止肝阳过亢。同时要注意调畅情志,抑怒养肝,以防春火萌生。防过汗谷雨正值春夏交接之际,此时人体集体发散,容易出汗,而汗出过度则会影响夏季的气血健康。因此,谷雨时期运动养生谨记遵循懒散形骸,勿大汗,以养脏气的原则,可选择踏青、慢跑、放风筝、八段锦等方式。汗为津液所化,只有春季注意阳气的有序升发与津液固护,才能保持夏季的气血充盛。
TAG标签:
消化系癌伴血液病综合征的治疗方法十二指肠炎有哪些检查项目
肌肉肌腱单位的急性损伤的治疗方法
怎样治疗胎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