警示牌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警示牌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娱乐观金庸剧的改编为何能火半个世纪dd-【新闻】

发布时间:2021-04-11 15:29:58 阅读: 来源:警示牌厂家

【娱乐观】金庸剧的改编为何能火半个世纪

腾讯娱乐专稿(文/长凤新)

有金庸的金字招牌,“金庸剧”基本不愁收视。新一轮“金庸热”在岁末年初以于正版《神雕侠侣》、新《鹿鼎记》(黄晓明版陈小春版梁朝伟版) 收尾,尽管对“小笼女”的海量吐槽盖过了对电视剧本身质量的褒贬,但永远有新一代观众继续打开电视或网络,一窥他们心里的江湖会是什么新样貌。为什么“金庸剧”可以常拍常新?也可以找过去要答案。

相比郭敬明、韩寒等作家跨界当导演引来诧异,金庸在半个多世纪之前就已迈出这一步。除了办报和写武侠小说,他还写过影评和剧本,当过电影《王老虎抢亲》(1961)的导演。不过,该片女主角、金庸的“梦中情人”夏梦并不喜欢该片,觉得“不够分量”;金庸的朋友们也认为他的长处是厚重稳静、深思熟虑,不适合喧闹的电影圈。

不仅金庸不适合电影圈,金庸小说也不适合拍电影。其实从1950年代末开始,已有金庸小说改编的电影零星问世,比如谢贤饰演杨过的《神雕侠侣》,一拍就是四部。1965年邵氏公司提出“彩色武侠新世纪”的口号,港台一窝蜂赶拍武侠片,由金庸小说改编的电影并不多,影响也不大(倒是借鉴《神雕侠侣》杨过断臂情节的《独臂刀》系列大获成功)。香港导演张彻认为,是因为金庸小说博大精深:“查良镛兄为人沉着厚重,其作品如长江大河;我却是反叛尖锐的性格,只是激流瀑布,故此我只能表现他作品的一枝一节。”许鞍华1980年代拍《书剑恩仇录》,跑去内地拖了三年,吃足苦头。包括后来为内地观众所熟知的徐克版《笑傲江湖》、王家卫版《东邪西毒》,也多是截取小说枝节,而衍生开来。

所以,只有等到上世纪70年代中至80年代,香港电视工业进入黄金时代,有足够资金、技术、空间来“长篇联播”,金庸小说被搬上荧屏,才算实现了“金风玉露一相逢”的交相辉映。“金庸剧”由此诞生,并逐渐成熟定型,在其后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,这一文化商品的品牌效应层层累迭。1991年吉林电视台与台湾合作拍摄《雪山飞狐》之后,“金庸剧”逐渐由港台移师内地,名山大川,境界一新。进入新世纪,每每重拍,总有新话题诞生发酵,新技术也让更多场面调度的影像化成为可能。学生们翻开金庸小说,除了能学历史人文地理,还有十数个影视版本的“神仙姐姐”可供选择一款,参照想象——“金庸剧”就这样一直悄然变化着。

这变化之中也有不变,比如说“忠孝、仁爱、信义、和平”,以及快意恩仇、生死相许……这些精神内核不能轻易变更。民众之所以对武侠小说不离不弃,正是借它们重温自己的民族根性——当然,也可以看作是一种“缺啥补啥”,拿武侠当“大补丸”。王朔1999年说过:“金庸能卖,全在于大伙活得太累,很多人活得还有些窝囊,所以愿意暂时停停脑子,做一把文字头部按摩。”而孙隆基在《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》中,更直言爱看武侠小说的中国人有性格缺陷:“实质上是有多婚性的欲求,而又希冀不由自己操劳去满足欲望的‘自恋狂’人格”——如你所见,在新《鹿鼎记》里,最抢眼的剧照仍是韦小宝心花怒放地对着床上的6个老婆,后附文字:“金庸剧人生赢家第一名”。

总之,有这样坚实的民众心理做底子,金庸小说堪称最为安全保险的翻拍对象。不用担心被告状侵权,还可以添枝加叶,借树开花;可以吸收多样风格元素,应时微调,以适应不同世代观众的审美需求,比如有时可以紧随武侠大片风潮;有时可以历史正剧一下;有时呢,换一换动漫魔幻风……十多年前,有学者呼吁武侠剧在题材上应多样化,以防止对相同题材的“破坏性开采”。能够冒险突围者寥寥可数,电影方面,李安选择王度庐的武侠小说拍成《卧虎藏龙》,王家卫耗时四年打造《一代宗师》,都是硬生生地杀出一条新路。

电视剧或许就是易耗品,隔个几年,又是新一轮“金庸剧”翻拍,并没人觉得不妥——所以,大众应该很期待下一个“小龙女”会更好,如此这般,才能抚慰当下的意难平。

腾讯网刊登此文仅为传达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赞同或支持其观点。

海口床巾

河南道路护栏网

河北硅胶胶水价格

四川12方散装饲料车